结缘相伴六年路:我和新东方
金凌虹简介:
浙江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谋女郎”和“超女总冠军”的御用英语教师,北京新东方学校、新东方在线及酷学网考研英语明星教师,新东方集团“走向未来”考研全国巡讲师,新东方教师说课擂台赛全国冠军,并曾任北京新东方学校教师招聘经理。独创“21天白金逆序记词法”而被考生誉为“白金教主”,考研英语真题词汇第一书《考研英语真题词汇点词成金》作者,并出版有《考研英语写作满分点金》、《六大教师--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全析全解与复习指南》等畅销书;担任《21世纪报》英语学习版撰稿人;担任新东方网、腾讯教育频道及中国教育网等特邀考试解析专家。
对于新东方的感情,一方面,源自于读大学本科时候,获益于新东方英语老师对考试的超强解读和实用的技巧,而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另一方面,在于新东方是我来北京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也是迄今在北京6年中,唯一工作过的单位,可以用“别无二心、从一而终”来形容也不过分。在北京的6年,所有的美好、委屈、喜悦、低落都和新东方紧紧捆绑着。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美妙之处,就在于此吧。
一、死胖子和他的家乡
说到自己是浙江人,很少有朋友或同事会相信。南方小伙,一般身材纤细,皮肤嫩白,“江南才子”的影像映入脑海。可是我和这些形象好像格格不入——体胖,个矮,肤黑,怎么看都不像来自浙江——“东南财富地,江浙文人藪”。
我9岁开始发胖,到最高峰的胖值,是在高三那年,一度体重达到了185斤——身高1.7m左右的矮个配上185斤的体重,而且还是虚胖!
(画外音:2001年8月摄于北京。当年高一,来北京参加“首都未来大学生考查团”的夏令营活动,那时候,不是本人最胖的时候,与高三的185斤相比,还算苗条。)
2003年6月,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决定人生,至少是决定人生一个阶段的大考,开始了。
没有考好,除了英语(96分)和语文(112分)及格,数学(71分)和理科综合(168分)都是惨不忍睹的分数,总分447!--尽管我整个高中,尤其是高三那年学习十分刻苦,然而天赋不济,再努力也没有用了。那年,浙江省一本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是560分,我肯定是无望的;二本录取线是461分,也没有提档;三本是432,看来,也就三本的程度了。痛苦、郁闷、沮丧降临在一个高三毕业、尚未涉世的、18岁的胖子身上,然而,还是要读填志愿读大学啊。第一志愿填报郑州大学,没有录取;第二志愿填报浙江工业大学,还是没有录取;第三志愿填报浙江林学院,第一志愿专业环境工程,没有录取;第二志愿专业,城乡规划与管理,依旧没有录取;第三志愿院校浙江林学院的第三志愿专业工商管理录取了我,终于,我也读上了大学!(浙江林学院已于2007年升格评定为“浙江农林大学”。)
二、第一次自信的味道——掉肉运动
2003年那个暑假,是比较难熬的。前半段,一直在等成绩。自己能否被哪所大学录取?是否能够上大学?是否需要复读?各种纠结,内心压抑,甚至得了轻度的抑郁症。最终得知被三本专业录取,学费每年就要1.5万左右,算上生活费,一年开销大概2万。这数字说不上多,但是别人读大学每年4至5千的学费外加生活费共1万左右,凭什么我要多花一倍的钱?父母经商赚钱,小本买卖,分分厘厘皆来之不易,于是心里更加郁闷。
高考成绩已经不可改变,“考得差”已成事实,然而, “长这么胖,还这么丑”确实可以改变的!
我决定减肥,在上大学之前要把体重降下来,有个好的形象,也算是迎接大学,迎接新的生活。
都说减肥靠的不是不吃饭,靠的不是多运动,靠的更不是吃减肥药喝减肥茶,减肥拼的就是决心和毅力:你有多大的决心要减肥?是要减肥,还是一定要减肥?如果减肥成功,会带给你什么好处?如果减肥失败,你会失去什么?减肥你能坚持多久?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还是随便减一点是一点?
这样的问题,适用于所有奋斗和拼搏的阶段。比如说考研,在为期6~10个月的漫长的备考过程当中,面对疲劳、诱惑、挫折和厌倦,你要问问自己:你有多大的决心要考研?是要考研,还是一定要考研?如果考研成功,会带给你什么好处?如果考研失败,你会失去什么?考研你能坚持多久?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还是随便考一考,试一试,就当玩儿了?
至少,我当时的答案是明确而肯定的:我一定要减肥,我一定要减肥成功,一定要证明给我姐姐看,我高考成绩差,但是我有毅力和决心!
减肥的那段岁月,一天24小时中我估计有15个小时都是在运动。早上起床,先是跑步。吃过早饭,稍稍休息后,马上开始举哑铃、跳远。到了下午,室外的太阳毒辣,温度太高,就把自己关在家里,打开音响,放上摇滚乐,开始疯狂地“跳舞”--其实所谓“跳舞”,也不过就是伴着音乐疯狂地扭动身上的肉浪--抖肉运动罢了。到了晚上,就做俯卧撑,一晚上至少100个。那种痴狂的投入和盲目的信仰,最终带来了回报。
2003年9月,减肥三个月后,我瘦了将近35斤。进大学那会,体重140来斤,不算苗条,至少也不会太胖。人生的第一次自信,终于在高考失败之后、在众人惊讶于我瘦了这么多的眼神中,回来了。
(画外音:2003年10月,大一,摄于杭州西湖茶马古道风景点,那时候的体重已经由185斤降至138斤,减肥初见成效。)
三、英语——洋腔洋调的初恋
进入大学后,自由啊!终于没有人管束了,终于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支配金钱了,也终于可以整天泡在大学图书馆里看书了。压抑的高中生活、郁闷的考后等待,在大学,尤其是大一阳光灿烂的生活面前,烟消云散。
大二,我开始了人生的思考,慢慢“觉醒”。看着身边的同学、室友的生活都愈发精彩:有谈恋爱,生活滋润的;有在院篮球队从崭露头角到成为主力的;有在各个学生社团渐渐担任要职的;有活跃于学校各种诸如演讲比赛、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的……总之,经历了大一的轻松自由之后,进入大二,仿佛大家都找到了大学的感觉,都渐渐清楚自己应该干点什么。也就是在这个转折期,我和英语不期而至。
一场上海新东方的讲座,来到我们学校。讲师在台上娓娓道来,语言丰富幽默,讲授形象生动,加上报告厅里800人济济一堂,当时新东方老师的气场实在太强大了。内心想,英语说得这么好就不提了,中文能够讲得这么流畅,妙语连珠,真是奇迹--换我,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的。
骨子里对于舞台,对于展现自我,对于个人魅力的天生的倾向,以及对新东方老师、新东方讲座和新东方课堂的强烈的震撼,都转移到了英语学习上。再加上一个机缘巧合,我在网络上看到了“疯狂英语”--要求大胆、自信地大声把英语喊出来,把文章背下来,背得滚瓜烂熟,直到脱口而出--英语自然就提高了!
于是,我也有了奋斗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既然,篮球打不好,主持人大赛也不够格,歌唱比赛初赛就被筛下来--那我就学英语!如果有一天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顺便考试拿高分”,而且可以像新东方老师那样,在讲台上拿着麦克风对着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人自信潇洒地演讲,分享自己的学习故事,那是多么美妙,多么愉悦的一件事情!
当时学英语,确实是从大声朗读和背诵入手的。因为发音不好,于是专门花了两个多月纠正发音、强化发音。有时候为了模仿一个发音,就和小孩牙牙学语一般,一遍遍地说,要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当时用的是VOA(Voice of America美国之音)中的 Special English(语速极慢),听一句,跟读一句,模仿一句。甚至连音标都不会认,但是先把发音纠正过来再说。两个月后,果然发现自己的英语发音有了巨大的飞跃,甚至可以用“字正腔圆”来形容了。这个过程之后,开始背诵英语。
最开始背诵的是小短句,规定自己一天要背至少10个句子。首先,将这10个句子抄写在卡片纸上。这样一来,一可以随身携带这些卡片纸,二可以督促自己这一天必须要背下这十个句子。背的标准是“脱口而出,滚瓜烂熟”!一天十个句子背诵,其实也不容易。一开始连句子都读不通顺,再有就是背的过程,经常忘记,蹦出两个单词,句子的后半部分就接不上了。于是只能一遍遍地重复。再有就是,背诵句子的过程,有时候经常走神,背着背着就想别的事情去了,或者就干别的事情去了。后来我发现,如果背诵的时候,将语速加快,制造一种紧迫感,往往注意力更加集中,效果更加明显。不断地调整后,发现一天背十个句子一点也不难,再加上每天要复习前面的句子,突然有一天,感觉到自己的英语越来越流利--虽然是背的,不是自己造句说的。但是那一刻,明显感觉到,学英语是一件很有趣、很让人有成就感的事情。
(画外音:笔者当年背英文短句时的小卡片)
有时候,进步就是这样的:你自己无法感觉到,但是它确实发生了。就像看着小孩长大,如果天天见面,我们甚至无法感受出他/她的任何变化,然而如果离开一段时间再看,发现小孩明显长大了,长高了,变帅了,变漂亮了。学英语也一样,只要你天天都接触它,同时方法又是相对正确和科学的,那进步是必然的事情。只不过,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时间,是成功的缓冲剂!
再后来,发现背小短句已经变得太轻松了,没有什么挑战,自然也没有什么兴趣了。于是,我改变学习策略,开始背诵英语文章。
大二的四五月份,大家已经开始紧张地准备六月份的四六级考试了。别的同学都忙着背单词、练听力和做阅读,我另辟蹊径,开始背四六级的阅读、听力的文章--心里想着:提高口语质量,顺便考试拿高分。至于所谓的语法、听力技巧、阅读能力和解题策略就统统抛在脑后了。事实证明,背诵确实可以提高真正的英语水平,至少是语感。基于大量的背诵四六级的真题文章,我的语感越来越强,听力变得简单,阅读的速度够快,写作有充分的句子和素材做储备,最终四六级的分数都考到了高分,学院第一。
当然,比起背诵句子,背诵英文文章的压力和难度都更加大了。句子短,语法结构清晰,背起来朗朗上口,容易掌握。而文章较长,且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都有逻辑联系,需要理解,才能够流利背下来。那段时间确实很痛苦,有的时候,背诵一篇文章(背了两个月的四六级真题,后面基本上背新概念英语二册和三册里面的文章)需要一整天。一整天是什么概念?就是除了睡觉、吃饭、上课、社交之外的所有的完整的、零碎的时间都要拿来背英语--有时候,走路的时候在背、等车排队的时候在背、食堂打饭的时候在背、洗衣服上厕所的时候,都在背文章--走火入魔,痴狂至极,“不疯魔,难成佛”!
为了避免放弃和虎头蛇尾,我把要背诵的整本书上的每一篇都标上年月日,督促自己,这一天,一定要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否则,饭也不用吃了,觉也不需睡了。与其说是努力,不如说是强迫症使然--心里只要装着点事情,就不舒服,就必须要解决掉。
其实,这样“艰苦”的背诵岁月,持续了不到一年,大概8个月左右。每天背诵英语几乎6~8小时,背诵了近千句短句、100篇左右的文章,天天练习听力,听英语新闻,大量看美剧,锻炼语感--最终,参加“CCTV杯英文演讲大赛”获得了我们学校的一等奖。
(画外音:参加“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比赛时是2号选手,压力巨大。后面还有16名参赛选手,随时可能超越我的评分。最终,侥幸获得了那场比赛的冠军)
从下定决心学好英语,到初见成效,到高分突破四六级考试,再到摘得演讲比赛冠军头衔,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伴随着英语的提高,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我的“新东方情结”
2006年,新东方正式落地杭州。
当时我已经读大三,大学的末尾了。但是听说新东方来了杭州,有种莫名的冲动和喜悦--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新东方情结”--很多大学生听过新东方的讲座和新东方的课之后,都想来到新东方当老师,感受新东方文化,体会新东方精神,我也一样。
2006年5月,杭州新东方在黄龙体育中心,带来了“成功三人行”讲座:俞敏洪老师、徐小平老师以及美特斯邦威总裁周成建老师带来了一场振奋人心的讲座。
俞敏洪老师在大学生心目中,就是“神”和精神偶像,甚至都已经全然不顾他当时在讲什么、现在也全然记不得他当时讲了什么,但是只要看到他,仿佛就看到了力量和希望--一种“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力量。
(画外音:2006年,作者大三,与俞敏洪老师合照,摄于杭州黄龙体育中心)
那时正值杭州新东方刚刚建校,需要招聘大量的老师。怀着对新东方的感情,我也想去试试。投递了简历,幸运的是通过了,接到了面试通知。面试的第一部分是笔试,笔试也通过了,于是进入面试试讲的环节。只记得,当时在新东方浙图校区的一个偌大的教室里面,对着下面两名面试官,我就张牙舞爪地开始讲了--非英文专业自学出身、没有任何讲课经验、形象气质一般的我,两次站在新东方的讲台上,结果都被新东方温柔地拒绝了!
(画外音:在杭州新东方浙图校区参加面试试讲,结果,两次都败北了)
于是,我和新东方的缘分,就告一段落。
等我第三次走进新东方的试讲,是在北京新东方,那是2009年的11月,后来面试成功了,直到2010年6月15日站在新东方的讲台,拿起麦克风讲课,这条梦想的路,我走了整整4年。
2007年,本科毕业。
当时学校的党委书记找我谈话,估计是知道了我的一些“先进事迹”吧:自学英语,高分突破四六级,勇夺演讲比赛冠军,成立英语口语协会。而且,在读大三、大四的那两年,就给新进入学校的大一学弟学妹做讲座。书记觉得我是个“上进青年”,约我谈话的主题,就是旁敲侧击地问我未来工作的打算,有没有想留在学校的想法。当时的我,“气焰嚣张、豪气冲天”,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真觉得自己是一身本领,于是,面对书记的暗示,我婉言相拒了。“我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大,会更精彩吧。”当时,我是这么回答的。于是,谈话持续不到五分钟,就结束了。书记估计也没有见过这么不懂事,情商这么低的学生--多少学生争得头破血流想留在学校,我却不当回事。现在想想,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五、北漂,考研
2007年,走入社会。
毕业后,先后去了厦门、上海、徐州、南京、温州等8个城市工作。毕业的那两年,上过班,做过销售,进过外企,组织过团队创业,一路坎坷,一事无成。印象中,银行卡上的余额好像从来没有超过8000的。那时候,在城市里奔波,是断然不敢打车的;那时候,看见一双心爱的、打折的Adidas的鞋子,要300多,舍不得买。
在大学里,“风光无限”的以“优秀毕业生”、“优秀会长”毕业,无奈进入社会,发现是这般的现实,郁闷、压抑再次席卷而来--从大学到社会,极度的不适应。
2009年,在父亲和家人强烈的建议下,我决定考研。目标是北京师范大学,开始考研复习是在2009年的9月,距离2010年1月的考试,还有4个月的时间。
(画外音:毕业两年后、从三本的起点考研,目标:北京师范大学)
从一个二三流学校的三本专业,到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而且是在本科毕业工作两年之后,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我不怕--至少,当年凭着决心和毅力,减肥成功了;也凭着决心和毅力,把英语学得还可以;还凭着决心和毅力,创办了一个省级优秀社团!这些经历都帮助我累积了信心,不能不说对考研有巨大的帮助。
在这四个月里,需要准备政治、英语外加两门专业课。庆幸的是,较之其他考生,虽然是毕业之后两年重新回归书本和考试,然而也具备一些他人不具备的优势:英语。这一科的准备,至少在信心上不会输;专业课,一门是政治学,一门是经济学,都是大学本科阶段学过的专业课、必修课。最头疼的,应该是全国统考的政治,尤其是多选题,在我看来,每个多选题的答案都应该是ABCD!
我把备考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政治上面。看大纲,背原理,做真题。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原理、论断、史纲,我背得两眼昏花、头昏脑胀。边背边骂--从中考到高考,一直在背政治,考政治,读了大学,还得上“马哲、邓论”的必修课,结果到了考研,还得考!心里不爽,也没有办法,因为谁都不想因为政治没有过分数线而考不上。更多的人,都是希望政治能考高分,来拉一拉总分。而我的目标很简单,政治只要能过线,就阿弥陀佛,善莫大焉了!
专业课的备考还好,政治学,考的主要是“公民社会、民主、农村选举与自治”这样的带有社会学范式的内容。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当时增加知识、拓宽视野,边看边学边思考,倒也乐乎。经济学,是大学本科的专业课。大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宏观微观经济学课程,小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资产负债表”等概念都学过,因此看专业课的书,也很轻松。
剩下的就是英语了。原先认为,英语是最不需要准备的。
然而,当我从自信满满的状态进入考研英语真题练习的时候,信心彻底被击垮了!第一遍读文章不知所言,再读一遍吧,发现读着读着又回到了第一段、第一句;好不容易糊里糊涂把文章看了几遍,一做题,发现还是糊里糊涂,完全没有状态,完全无法驾驭。以前学的英语都到哪里去了?
这个时候才发现,大学时代学英语,主要是练口语,后来把新概念英语第二册96篇文章都背了下来。然而,说系统地学过英语,那是骗人的。甚至连英语词汇书,都没有完整的背过一遍。说英语好,其实也就是语感还不错,但是整个英语能力,还是不够系统,不够扎实。
面对头疼的考研英语真题,继续做下去,显然不够现实。于是我改变了复习策略:学语法,背单词--虽然距离考试只有三个月了。
语法主要是学长难句,什么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从句套从句等等。通过学语法,效果倒也明显,至少再看考研英语真题的长难句时,发现句子结构清晰了很多,理解和阅读的速度也提高了很多。
背单词,是真没办法,就傻背。买了一本俞敏洪老师的“红宝书”--《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厚厚的一本,每天装在书包里。尽管不是每天都背,也不是每天都能背下来,但是把它放在书包里,仪式感的意义甚至大过了实用的价值--总觉得有本考研词汇书,心里就踏实了--因为,大多数人,当然包括我自己,都认为只要有了词汇,考研便不再难。
那时候背单词,完全没有方法可言。什么“词根词缀、联想记忆”等新东方最为盛行的背单词方法,全然不知。于是,只能“生背”--硬生生地背!记了忘,忘了记,记了再忘,忘了再记,最后发现只剩下了“忘记”。背单词都背怕了。
越是怕,越不想背;越不想背,就越怕,越差!
然而,没有词汇量,根本谈不上做题,谈不上解题思路和技巧。于是我继续捧着单词书背单词。要么被单词踩在脚下,要么把单词踩在脚下!
2010年1月10日,考研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考英语。直到临考前的30分钟,我还在考场外面背单词。记得,合上书前背的最后一个单词是:scrutinize“检查,细查”。
2010年3月初,我在北师大附近的新华百货逛街,朋友告诉我,考研成绩出来了。幸甚,所有科目都过了线,总分也不低,我考上了!
备考时候的种种郁闷、压抑、压力、彷徨、怀疑甚至放弃的想法,一股脑涌上心头,然而这一切终究过去,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然而不停的付出,一定有收获。
六、新东方,我又来了
2006年,在杭州新东方面试两次失败,除了不会讲课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学历了。杭州新东方招聘了大量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名校毕业的老师,而来自浙江林学院的我,在毕业院校和专业上完全都没有优势,失败也就很正常了。
2009年到北京后,第一站,就是寻找新东方总部。
在路人的指引下,在某个街头拐角一下就看到了新东方总部和总部大厦上悬挂的巨大的新东方logo,那一刻,眼前一亮,仿佛梦想照进现实。
北京新东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有一场宣讲会,我就从北师大附近乘公交车过去了--投简历!没有把简历用E-mail投递,也没有把简历写在一张纸上,而是把自己的经历、照片、所获的证书,讲过的课的讲义全部打印出来,厚厚一大叠,装进一个超大信封,投递给了宣讲会的工作人员,等待消息。
当时负责北京新东方学校国内考试部词汇与大学预科项目的项目经理卢根老师联系到了我,约我进行面试试讲。正好那天手机停机,联系不到,卢根老师又特地写邮件给我,通知面试事宜。那一刻,再次觉得梦想照进现实--而我,也写了一封长达1.2万字左右的回信,以表达内心的兴奋和向往之情。
在卢根老师的面试、培训之后,我在新东方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助教,而不是老师。然而,我也非常高兴,虽然助教的收入很低,可是我不是冲着钱去的;虽然助教的工作就是替老师打水,开关音响,督促学生,但是至少还可以听到新东方老师讲课。
整个新东方的培训体系是相当严格而且相当耗时的。从进入新东方,到第一次站在新东方讲台讲课,中间耗时7个月,不停地培训、听教师讲课、写听课报告、野外拓展训练、20公里徒步穿越、备课、磨课、批课到最后培训毕业答辩,登上讲台。这7个月,完全是没有收入的,能够坚持下来的,确实都是真心热爱教育这份事业、热爱新东方这家企业的。
培训分为北京学校培训和集团层面的培训。学校层面的培训,以听教师讲课和户外拓展为主。而集团层面的培训,则重在各个分校间老师的交流、互动沟通等。2010年5月,经北京学校推荐,我进入新东方集团培训。来自新东方全国40余家分校的300多名各个项目、各个学科的老师齐聚新东方培训基地--妙峰书苑。白天,听各个教师授课,疯狂做笔记;下午,备课,做课件;到了晚上,就是刺激的“磨课和批课”时光了:新老师上去讲课,教师们就坐在底下听,听差不多了就喊停,然后给你的授课风格、课堂内容、PPT制作做出一系列“温柔”抑或“辛辣”的点评。这过程要持续6天左右,感觉整个人都磨了一层皮,也感觉到自己明显的提升。集团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更加刺激:“教师说课大赛”--每个老师都上去讲课,下面是新东方集团教师在听,并且每个教师都会给你打分,按照打分的高低,依次评选出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每个项目产生的冠军,要在最后一天,面对300多位老师做课堂展现--下面坐着的不仅仅是300多位老师,还有新东方副总裁等高管也会出席!
很幸运,经过小组赛、项目汇总赛等几个环节,我一路杀到了总决赛,并且最终获得了“国内项目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冠军。从两次被新东方温柔的拒绝,到说课冠军,从地狱到天堂,那种喜悦,非常人能够体会吧。
(2010年5月,新东方集团培训,在教师说课大赛环节,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冠军)
2010年6月15日,半年的培训和准备之后,我终于登上了新东方的讲台。
那是一个“四级核心词汇班”,在新东方总部大厦501教室(现在新东方总部大厦已全做办公之用,不再含有任何教室了)。第一次操起新东方的麦克风,真不亚于医生第一次操起手术刀时候的那种紧张、激动和兴奋。幸亏学生配合,在整个班的授课过程中,还算顺利,结班打分也非常理想。我在新东方的讲台之路,就展开了。
(画外音:在新东方学校的第一个班,课程结束,留下了这张非常有意义的结班合影)
在新东方上课,或者说发展得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员的评价。学员可以捧你,也可以把你从讲台上哄下去。要想立足于讲台,没有“干货”,没有高质量的课堂质量,是不可能的。都说在新东方上课是“把女人当做男人,把男人当做牲口”,其实,在新东方讲课的过程并不累。一门课讲熟了之后,仿佛讲课成了艺术,老师讲的娓娓道来、惟妙惟肖,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笔记,时而会心一笑或哄堂大笑,讲课的过程非但不累,甚至是一种享受。然而,真正劳累的是,课下备课的过程--真正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准备充分,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形成排版精美的文档或者制作形象生动的PPT。备课的过程,绝对是对脑力、体力和意志力的全方位考验。有时候,一天不出门,就在电脑前不停地写东西,整理材料,做讲义或者PPT。有的时候,赶着讲一门新课,却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只能下课到家约10点后才开始备课。备课到凌晨两三点,是经常有的事。那时候我还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自己也要上课,再加上在新东方讲课以及课下备课,生活和工作充实、紧张而又让人充满希望。
(画外音:笔者在电脑前“笔耕不辍”,熬夜备课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
然而,这些所谓的“苦”和“奋斗”其实都不值得说。这是每一位新东方老师,甚至是每一位劳动者,为了获得良好的工作成绩和满意的顾客体验,都应该做出的努力。
2010年暑假,在新东方的讲台上,我主要讲授“大学预科”(高三毕业升大学)的课程。同年,开始一对一辅导考研英语学生;2011年,开始讲授四六级的大班写作、托福词汇与8000词汇等课程,这个阶段等于重新备课,不断打磨,不断调整,又是一系列的熬夜备课;2012年我开始讲授考研英语词汇与写作大班,这个阶段,将授课重心慢慢转向了考研英语。当然,代价就是一系列地做题、备课、熬夜、写讲义等等。
2012年6月,从北京师范大学顺利毕业,获得研究生学位。新东方良好的工作体验、同事关系和薪酬待遇等条件,最终使我在毕业的时候选择在这里全职工作。
七、著书立说-褪一层皮
因为爱书,所以喜欢看书。于是,这种喜欢进一步上升,就变成了自己写书的愿望。
在新东方讲台一站,就是四年。这期间,我从一名硕士生过渡为全职的新东方老师。这四年,在北京落了户,买了房子,生活工作都稳定了下来。但是,写书的事,就慢慢随着时间的流逝,淡漠了。
2014年初,机缘巧合,时机成熟了,然后,就有了写书出书的实际行动--我的“中国梦”,圆了!
然而,直到真正写书,才发现过程非常痛苦!
首先,将在新东方讲课的讲义和内容整理成为书稿,需要非常严谨的体系。体系不完善、有漏洞的书,是经不起学生、顾客和市场的考验的。于是,花了两三个月,将这几年的研究心得整理、排序、调整、优化和尽量完善。这是一件极其伤神和费脑的事情。
其次,要对整理好的思路,不断地调整,宏观地调整。于是,每次躺在床上,大脑就飞速转动,构思内容--经常是凌晨1点躺下,越想越兴奋,凌晨3点还睡不着,甚至想起来打开电脑修改文稿。于是,失眠的恶性循环就开始了。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不佳,甚至不想出门,不想见人--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写书是这般的痛苦和磨人。
再者,从宏观调整,到微观执行--书的框架有了,接下来就是一点点把内容写出来,这个过程完全是用时间堆积出来的。我尽量少在这段写书的期间讲课,尽量少出门,以保证写书的过程的流畅和连贯性。于是,周而复始的生活开始了:早上起床,拉开窗帘,看看外面又是一个艳阳天(不过最近的北京,雾霾确实严重了些),别说吃早饭,甚至顾不上洗脸刷牙,就赶紧开始打开电脑,把前一天失眠的晚上构思的内容进行落实;午饭,随便吃点东西就应付了,继续坐在电脑前写。整个午后越战越勇,猛一抬头,或看看窗外,天黑了,这一天就这么结束了--写书的日子,太阳升起,太阳落下,一日一日,感觉特别快。很充实,代价就是腰酸背痛,眼睛肿胀,气色不佳,生活邋遢,与世隔绝,自我孤立。
其实,看似抱怨写书之难之苦,其实过程还是很享受的--或许是天生的受虐倾向?抑或是术士口中说的“劳碌命”?总之,写书的过程,是真正的“痛并快乐着”!
其实,好像自打懂事起,就已经喜欢并且习惯了这样“自虐”和“劳碌命”的生活了。在新东方的课堂上,也“苦大仇深”地对着讲台下的90后传播着这种精神:“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而不断地付出,一定有回报。这段熬人、磨人而又锻炼人的写书时间之后,《考研英语真题词汇点词成金》、《考研英语写作满分点金》等系列书籍,收获了无数考研学生的巨大好评!
我和新东方的6年,是青春印证的6年,也是无怨无悔的6年!
(责任编辑:蔡安)